当前位置:首页 > 先进典型 > 正文

重庆潼南:特色农业成增收致富“香饽饽”

发布日期:2020-05-07 17:14 来源:学习强国重庆学习平台

...

上和镇航拍。(摄影:郑三清)

近年来,重庆市潼南区上和镇依托地理和资源优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抓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按照做大做强做绿现代农业的要求,做足做活做好特色农业产业这篇文章,大力发展山地蔬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走出一条上和产业发展的新路子,有效带动当地的老百姓增收致富,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乡村振兴首要是产业振兴,产业兴旺则农民致富有望。近年来,上和镇一手继续加大产业发展的力度,一手抓好产业的提质增效。充分利用涪江河流域,351国道,潼荣、合安高速穿境而过等区位优势,创新党建引领+招商引资+农户入股的经营模式,延伸特色产业链条,逐步形成种植、加工、市场、仓储、物流为一体的发展格局,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活力。

...

工人们正在除草。(摄影:郑三清)

特色产业带动性强

眼下,走进团山村重庆新嘉艺农业有限公司的中药材种植基地,放眼望去,成片的枳壳、黄柏枝繁叶茂,染绿了附近的几十个山坡,整个基地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药香味。林下,村民们正热火朝天地忙着用割草机除草。

记者了解到,该基地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流转当地3200余亩土地,每年不仅可为村民带来土地流转收入,还吸引了当地的村民在基地务工,年收入超过万元。“这里离家近,干的都是轻松熟悉的农活,一天可以收入百元左右,和出去打工差不多。”正忙着给割草机添加汽油的村民刘德华高兴地说。

“现在基地里用工量在20人左右,等农忙的时候需要七八十人,还会请到临近几个村的村民。”基地负责人张地伟告诉记者。

在基地的中央有一个面积几百平方米的厂房,这几天,张地伟和工人正在厂房打扫清洁,为果子成熟后的初加工做准备。张地伟告诉记者,今年将进入药材的盛产期,整个基地的产值能达到3000万元左右,基地也将从药材的初加工向深加工转变,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健全中药材生态产业链,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在上和镇,像重庆新嘉艺农业有限公司发展种植中药材的企业就有5家,此外还有发展蔬菜24家,发展柠檬、花椒等特色产业3家。面积达到3900余亩。

近几年,上和镇党委、政府积极引进本土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同时通过招商引资,流转土地带动产业,优化农业种植产业布局,调整农业种植产业结构,重点发展贫困户参与度高、经济效益好、市场潜力大和带动能力强的特色种植业。

产业的发展,带来各个村子日新月异的变化,带动上和镇在小康路上一路畅行,村民实现年人均增收5500元以上,特色产业成为了村民们增收致富的“香饽饽”。

...

坝地蔬菜基地航拍。(摄影:夏培植)

荒坡地变“金山银山”

山坡上,一条条宽阔平坦的产业公路蜿蜒环绕,一旁的土地里种满了南瓜、西瓜,绿意盎然,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山坡下,村道干净整洁,村边水清树绕,家家盖起了小楼房……在青龙村,一幅和谐宜居、美丽生态新农村的画卷徐徐展开。

这在村民王阿姨的心里,是从来没有想到过的。“前几年,土里的草长得比人还高,村里的人大多出去打工了,留下的都是我们年龄大的在村里,土地基本都荒废了。”王阿姨告诉记者,直到2010年,村里撂荒多年的土地开始变样。

2010年,一位从广州回家乡的“打工仔”陈春兰采取了流转土地给租金和土地入股的方式整合土地资源,将青龙村的十几个荒山改造成了百亩耕地,并根据当地土壤和气候等条件,种植了适合山地生长的南瓜、西瓜、儿菜等蔬菜瓜果,让曾经的荒山,变成了如今的青山。

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村里成立了春兰山地蔬菜股份合作社,通过“基地+农户入股”“基地+农户合作”“基地+农户帮扶”的模式,将种植规模发展至3300余亩。一年出产两季蔬菜,夏季有南瓜、西瓜,冬季有儿菜、豌豆,年产值近600万元。

“每天在基地里既能打工挣钱,还能看到眼前的青山绿水,现在咱们村就是一块‘宝地’。”家住青龙村2社的老陈感叹,村里的山地盘活了,在基地里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儿,一个月还能收入2000多元钱。

产业要兴旺,因地制宜尤为重要。近年来,上和镇依托资源、地理优势,以流转、租用的方式将村民丢荒的土地进行整合改造,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使之成为重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现代农业建设的中坚力量,助推乡村振兴。目前,该镇共成立专业合作社共12个,流转土地3649亩,土地利用率达100%,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

山地蔬菜基地航拍。(摄影:郑三清)

打造美丽滨江小镇

生态铺就产业路,企业搭起致富桥。在靠近351国道线的后沟村,蓝莓产业成了当地的一个“甜蜜事业”。

近日,在潼南嘉润韵蓝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蓝莓基地里,记者看到,2018年栽下的一垄垄蓝莓树整齐地排列,树上挂满了一串串绿色的果子,像一颗颗珍珠。林下,工人们有的正在修枝,有的正在挂黏虫板,有的正在打扫基地的清洁,一派繁忙景象。

“气候湿润,光照充足,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是优质蓝莓的理想生长地。”基地负责人陈建介绍,这里原是一片荒凉的土地,公司进驻永善后,通过土地流转,依山就势进行合理规划,整理出50多亩生态蓝莓生产基地,目前,已完成1万多株秧苗移植。

蓝莓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果,含有大量的花青素。种植过程中如果运用除草剂、农药,蓝莓的质量就会大大降低。几经摸索后,基地用有机肥、油饼作为肥料,用井水、大河水作为水源,同时在政府的引导和帮助下,采用滴灌技术保证蓝莓的高质量、高产量。

“今年基地种植的生态绿色蓝莓90%以上都将进入盛果期,预计产值超过100万元,同时也能解决周边100多人就近就业。”陈建说,当地湿润的气候,充足的光照,不仅是生态优质蓝莓的理想生长地,也是农旅融合发展致富的宝地。今后将依山就势进行合理规划,在果园内发展生态采摘、垂钓等项目,促进蓝莓园的农旅一体化发展,也带动更多的农户增收致富。

上和镇东南角石镜村的坝地蔬菜,一直以来是潼南区重要蔬菜生产基地,那里临近涪江,土地肥沃、水源丰富,“绿色”“生态”是石镜坝地蔬菜的代名词。

...

工人正在挂黏虫板。(摄影:夏培植)

目前,蔬菜基地规模达到2000余亩,山坡种植花椒等经济作物400余亩,有效地解决石镜村剩余劳动力200余人,当地老百姓年均增收8000元左右。

4月,正是春季萝卜成熟上市的季节。这几天,村民们在地头忙活着,一辆辆满载着新鲜萝卜的三轮车穿梭其中,一派繁忙的农收景象。

“我们的坝地蔬菜都是能够通过无公害蔬菜农药残留检测的。”石镜村村委会主任刘兴告诉记者,村里经常通过镇农服中心,联合区农业农村委技术人员对蔬菜基地的农药和农资进行不定期检查,全力保障蔬菜有效供给和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上和镇党委书记郑果表示,下一步,将立足“历史文化名镇,和美滨江上和”定位,走产业绿色发展之路,积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农旅有机融合,让产城景融合发展的滨江小镇更有底蕴、更具魅力。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要先行。乡村产业是提升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产业。只有产业兴旺,农村生产力得到充分发展,乡村各项事业发展才有坚实的物质基础。

(作者: 夏培植 郑三清)

(作者单位: 重庆市潼南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