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先进典型 > 正文

90后社区干部王毅: 把社区工作做到居民心坎上

发布日期:2024-03-13 17:57
摘要:潼南文明实践

王毅在社区办公。

王毅将购买的棉被送到沈文青家里。

王毅看望社区留守老人。

  

全媒体记者吴鑫袁
人物故事:
  王毅,男,1990年2月生,中共党员,潼南区卧佛镇卧佛社区党委副书记。
  提起王毅,群众对他的第一印象是:性格直爽、做事干练。扎根基层6年,他倾听群众声音,用满腔热忱解决“急难愁盼”,始终把群众当作自家人。正是多年来的坚守和暖心奉献,让他成为了群众最信赖的贴心人。
舍小家为大家 洪水来临他逆向而行
  去年7月27-28日,潼南遭受百年一遇洪灾,王毅所在的卧佛社区颜方市场由于地势低洼,成为洪涝灾害的高风险地带。
  晚上11点多,正在家中的王毅接到镇上打来的电话,要求他立即投入到帮助群众转移的工作中去。“11点多了还要出去呀,外面雨大得路都看不清楚了,好危险哟。”99岁的王毅外婆说。“对不起奶奶,社区需要我,我必须马上去,你们就待在三楼,放心,我一定会保证自己的安全。”说完后王毅就立即奔赴了一线。
  “这些不值钱,别弄了,安置点都有,快走。”洪水即将来临,群众转移迫在眉睫。27日晚上11点多,在独居老人家中,王毅脱下自己的雨衣,往老人身上一裹,背起老人就往外面跑。跟他一起的干部也提着老人舍不得的“家当”紧随其后。
  由于他们的快速反应、迅速行动,半个多小时,他们所负责的区域一共200余户居民被成功转移。随后,王毅和镇村干部又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其他区域的勘察工作,确保没有遗漏家中的人员。
  第二天中午11点多,王毅回家给家人报平安,没想到,家中的现状让他震惊不已,王毅的父母在当地开了一家饭馆,饭馆里原有的400多张凳子和40张桌子被洪水冲走一共只留下不到8张,一楼的几台空调及冰柜全部泡烂,上半年才装修的厨房及大厅全部也被泡得面目全非,损失百余万元。“我是社区干部,情况紧急,居民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你们一定要理解我的工作。”王毅非常内疚,想多安慰一下家人,这时社区电话打来了,告知他场镇清淤需要人手,来不及多想,王毅留下了红着眼眶的母亲及一片狼藉的家,与村干部一起投入到了清淤工作中。
  据统计,在此次洪灾中,卧佛镇16个村社13000余名群众不同程度受灾,受洪水蔓延、倒灌和山洪改道的影响,3/4以上场镇面积被淹,最深处约5米。正是有了像王毅这样舍小家为大家的镇村干部,抢险救灾、重建恢复等工作才能够有序进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才能得到保障。
调解矛盾纠纷 维护好一方文明和谐
  “王书记,你快过去看看,楼上楼下吵得不可开交了。”前段时间的某天下午,一位居民跑到卧佛社区对王毅说。
  随后,王毅一边向居民了解情况一边往事发点跑去。
  原来,居民黄某家中主卧的厕所傍晚因为堵塞导致下水道反水,睡了一夜的黄某醒来才发现,主卧已经被水泡了一整夜。由于浸泡时间过长,地板上的水已经渗到了楼下,导致楼下住户王某的主卧楼顶被浸湿,滴下的水还将床铺打湿。
  气愤的王某找到黄某,指责黄某的同时要求其赔偿,因为赔偿的问题两个人没有商量出结果便开始吵了起来。
  “都是一个社区的人,还是邻里邻居,什么事都有解决办法,有什么好吵的。”王毅和社区干部将两人分开,严肃地对两人说,家中漏水肯定是主责,赔偿问题我们坐下来再慢慢谈,该赔多少就赔多少。
  于是几人坐在一起商量,最终,由家中漏水的黄某为王某修复楼顶,打湿的被子和铺盖由黄某洗干净后再交由王某,这件事得到妥善解决,两人的矛盾就此化解。
  去年,社区李某家门外放置了公共垃圾箱,夏天蚊虫多有异味。李某跑到镇政府上大吵大闹,要求撤掉垃圾箱。得知此事后,王毅立即跑到镇政府将李某带回社区,告知垃圾箱的放置点是为了方便居民而规划设置的,提出社区每天请环卫工人对垃圾箱进行清理消毒等措施,最终得到李某理解。
  王毅所在社区有1100多户共2900余名居民,居民数量大,矛盾纠纷自然也不少。工作6年来,王毅已累计为社区居民成功调解矛盾纠纷200余起,包括因夜间扰民、物业管理、赡养纠纷、环境污染等问题导致的各类矛盾纠纷。
  “基层矛盾纠纷覆盖面广、问题琐碎复杂、诉求难统一,有的矛盾要处理几天甚至更长的时间,这就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当好中间人,找到突破点,把矛盾吸附在社区、化解在基层,维护好社区的文明和谐。”王毅说。
作群众贴心人 志愿服务聚小巷大爱
  “我从小生活在社区,社区的叔叔阿姨看着我长大,我现在是社区干部,更要全心全意为他们服务,把他们的事当作自家的事。”王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今年94岁的沈文青是卧佛社区的独居老人,虽然老人现在还能勉强照顾自己,但因为腿脚不便不能下楼,又长期一个人生活,让王毅很不放心。于是,王毅经常去沈奶奶家与她谈心,帮她买菜、干家务事,尽可能让她不感到孤单。在一次谈心过程中,王毅了解到沈奶奶年轻时领养了一个儿子名叫李某,现住在潼南太安镇。王毅立即联系到了李某告知了沈奶奶的情况,李某得知后表示愿意接沈奶奶去太安与他一起居住。
  看到希望的王毅高兴地将此事告知了沈奶奶,没想到沈奶奶由于各种原因拒绝了。在了解到沈奶奶每月有1000多元的低保后,王毅找到李某商量,让李某和沈奶奶分担费用请来了保姆对沈奶奶进行看护,同时嘱咐沈奶奶同楼栋的两名志愿者经常关注她的生活情况。
  照顾沈奶奶这件事让王毅举一反三,他通过摸排整理了社区孤寡留守老人分布楼栋清单,每栋楼安排了相应志愿者进行看护,如果谁家有个风吹草动,分布在各个楼栋的“眼睛”就会及时发现,并在第一时间给遇到急难险意外的老人提供救助。
  社区78岁的赵成玉是一位孤寡老人,患有帕金森综合症,楼栋志愿者每天都会对她进行看望,了解她的生活情况和所需。去年的一天,志愿者进门后发现老人精神萎靡,当询问老人身体是否不适时,老人说感觉头疼发热,于是,志愿者立即请来社区卫生室医生帮老人看病拿药,通过及时治疗,老人并无大碍。同时,王毅和志愿者还会不定时购买生活用品为她送去,尽可能缓解她的困难。
  无论是节假日还是日常,王毅都组织志愿者定期上门看望老人们,陪老人们聊天、帮老人们干活。王毅的做法,群众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群众开始申请加入到志愿服务行列,志愿队伍逐渐庞大。如今,除照顾老人外,无论是社区志愿者巡逻还是社区环境、楼道整治等,都能看到志愿者们的身影,做到了服务一方,带动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