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先进典型 > 正文

【市级劳动模范】游希家:村民都说他是办事地道的“好书记

发布日期:2022-05-07 11:04

“村里的清洁卫生,大家都要爱护。不要乱倒、乱堆,特别是家里的鸡、鸭、鹅,一定是圈养起来。”4月28日,记者在潼南区新胜镇圆通村公共服务中心见到重庆市劳动模范圆通村党支部书记游希家时,他正在给前来办事的村民宣传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游书记这个人办事地道,每次村里搞清洁卫生,他都是带头干,我们自己也要自觉嘛。”听了游希家的宣传,57岁的村民代碧华首先表态。

“要得嘛,要得。”“游书记,你放心,房前屋后我们一定打扫干净。”前来办事的村民纷纷回应。

游希家今年58岁,从事农村工作16年,连续担任村支部书记12年,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村民都说他是办事地道的“好书记”。

“脱了贫后,游书记还是常来看我们。”

“冬秀,你家里最近生产生活怎么样,劳动力够不够,你屋徐光荣在哪里打工,是不是每天都要回来,一个月能挣好多钱,家里还有什么困难没得。”圆通村二社村名周冬秀家是脱贫户,前几年因为缺少劳动力,成了建卡贫困户,在村里的帮助下,周冬秀家顺利实现脱贫。为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现象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后,游希家按照队伍不散、力度不减的要求,依然会经常去周冬秀家去了解生产生活情况。

“游书记,我们家徐光荣在明镜打工,做一些泥水活路,虽然最近两个月没太多活路做,但算上我打扫公路的收入,一家人的开支也够了,没什么困难。”周冬秀回答说。

周冬秀告诉记者,丈夫徐光荣在周边打零工、自己干公益性岗位,再加上饲养一些牲畜,三份收入也让家里有了一些积蓄,她准备尝试着饲养小龙虾,通过自力更生让生活更上一层楼。

与周冬秀同社的沈大用以前也是贫困户,在游希家的鼓励下,沈大用通过申请小额贷款发展小龙虾养殖,实现了增收脱贫。

“刚开始养殖小龙虾时缺技术,以为只要把虾苗倒进田里就能‘长成钱’,结果却是‘倒贴本钱’。多亏了游书记,经常带着农技人员来教我养虾技术,经过几年的积累,总算能见着利润。”沈大用笑着说:“游书记不光脱贫前常来,脱贫后,游书记还是常来看我们。”

如今,沈大用靠着养殖小龙虾早已还清了贷款,养虾规模也扩大到了12亩。“我要把养殖技术做得更好,对未来的幸福生活我更有信心了。”沈大用说。

发展产业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四月的潼南,草长莺飞、繁花似锦。在新胜镇圆通村家强农业有限公司的果园里,近80亩猕猴桃花第次盛开,淡淡的花香伴着和熙的春风四处飘散,十分好闻。果园旁,十几名村民正一边喷洒除草剂,一边拉着家常,一幅繁忙的农作景象。
乡村要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自脱贫攻坚战打响后,游希家带领圆通村村民立足当地优势,发展适宜当地的产业,让村民在产业发展中增收、脱贫、致富,吹响乡村振兴号角。

“我今年已经75岁了,想要像年轻人一样出门打工,早就没有老板要了。但是在村里,我还可以就进到果园做一些简单的农活,每年收入也不少哩。”圆通村八社村民沈军烈告诉记者,家里的儿孙都已长大成人,经济上没什么负担,儿孙都劝他在家好好休息,但自己想着在家门口就能找到一份轻巧的工作,所以就坚持到基地务工。“村里的果园、虾塘多,一年到头不愁没有事做。除去儿孙给我的生活费外,我自己每年还能挣一万多元,小日子别提有多滋润!”沈军烈说。

“2014年,村里着手发展农业产业带领村民走上富裕路,经过前期的组织动员,八社的村民愿意把200多亩土地流转出来。刚好,在外成功人士黄国荣也有意回乡创办农业企业,双方一拍即合,成立了家强农业有限公司,主要发展种养殖业和农旅融合项目。”据游希家介绍,家强农业有限公司是村里最早引进的农业企业之一,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不光养殖有鱼、虾,还种植有猕猴桃、柚子、葡萄等水果,每年就进用工达3000多人次。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尝到发展农业产业助农增收带来的红利后,游希家更加坚定了以产业振兴带头乡村全面振兴的信心。如今,圆通村以规模化种植柠檬、生姜、枳壳和经果为主,以小龙虾、罗氏沼虾、黑猪等养殖为辅,发展种养殖大户12户,带动100余户村名每年增收5000元以上。以村集体土地和村民自有土地,入股益丰园发展有限公司,村集体经济年增收10000元,入股村民年分工比例增长10%以上。

改善民生增强村民获得感幸福感

新胜镇董家坝地势相对较平坦,村民居住点也比较集中。也正是如此,多年前村民常常因为捡拾柴火发生争吵。

“那些年,家里烧水、做饭、煮猪潲,都是烧柴。我们这里柴火少,所以家家户户都出去捡柴火,周边的柴火捡光了,就走五六里路,到其他村里去捡。”董家坝村民游立平今年已经70岁,回忆当年抢着捡柴火的日子,仍然记忆犹新。

“河对面是桅杆村,过了这条河,就是茶几山。”游立平指着董家坝对面的一座小山坡说,“茶几山上有树木,柴火多,所以大家都背着背篓过河去建柴,曾经还有人因为捡柴火掉进过河里。那时候,村里还流传着一句顺口溜,‘要想姑娘有柴烧,嫁人就嫁坡坡上。’。”

为彻底解决没柴烧的问题,2015年,游希家带领村委启动了天然气安装工作。为了达到燃气公司要求的安装户数,游希家一方面组织召开社员大会,给村民讲政策、讲好处;另一方面,对不理解、不支持的村民,就反复上门走访。“多数村民是支持的,针对少数不理解的村民,我们是天天做工作,好话都说尽了。”游希家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15年,董家坝在全区率先开通了天然气。”

“现在好了,烧的是天然气,喝的是自来水,走的水泥路,要返回去十年,这样的好日子你想都不敢想。”游立平说。

乡村振兴工作是否有成效,关键看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是否有实实在在的提升。近年来,游希家以改善民生为抓手,先后硬化便道路16公里,修建产业道路10公里,打机井300余口,建设集中供水站2个,整治山坪塘27口,新建

污水处理厂一座、污水管网3000余米,健身娱乐场所4处,篮球场2个,健身器材20余套,全区80%以上村民实现“水、气、路”三通。

全媒体记者 吴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