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检察官引导下参观重庆市法治教育基地。
检察官向涉罪未成年人宣读附条件不起诉决定书。
检察官对未成年人开展心理疏导工作。
全媒体记者 徐肯 通讯员苏琪惠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让他们健康成长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这是潼南区检察院检察五部每位干警发自内心的话语。温暖热情、富有爱心、让人倍感信赖……这群85后、90后年轻“莎姐”检察官们身上,有太多让人印象深刻的标签。
为守护少年“向阳而生”,她们坚守初心、砥砺奋进,当好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暖心人”“点灯人”,构建出未成年人全方位综合保护大格局,为“潼心”成长,撑起一片蓝天。2021年,潼南区检察院检察五部荣获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倾心帮教做迷途少年的“引路人”
“每一个误入歧途的孩子都是折翼的天使,他们更需要爱、宽容和鼓励。”谈及帮教涉罪未成年人的心得,区检察院检察五部主任女检察官何小辉如是说,让涉罪未成年人迷途知返,成为社会有用之人,是我们一直努力的目标。
2020年,何小辉在办理一起盗窃案时发现,涉罪未成年人小陈缺乏正确的金钱观念,高中辍学后没有经济来源,便通过盗窃方式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为纠正小陈错误的行为观念,帮助其更好地回归社会,在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后,检察官将小陈送到检企合作共建的未成年人观护帮教基地进行劳动,跟厂里的师傅学习手艺技能,并借助专业司法社工对其进行教育引导。
“在厂里工作才知道赚钱的不易,现在我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我一定会踏实走好今后的人生路……”一个月后,检察官到观护基地跟踪监督时,看到小陈忙碌的身影感到很欣慰。
携手各方力量倾情挽救,让失足未成年人“重获新生”,是区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官们坚持教育、感化、挽救工作理念,打造多元化观护帮教体系的缩影。独木难成林,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支起一片绿荫,除了联动相关单位、学校,他们还将触角延伸,打破地域限制,探索川渝协作帮教机制。
“迷途少年”小豪就在遂潼两地检察机关的悉心帮教下,开启了新生活。小豪本是一起盗窃案的犯罪嫌疑人,因为案发地在潼南,其居住地却在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两地检察机关遂根据联合印发的《护航遂潼一体化发展检察合作协议》精神,启动川渝协作机制,共同向小豪宣告不起诉决定书,并联合制定个性化帮教方案。
根据两地检察机关、遂宁市点滴公益事业促进中心、小豪及其监护人共同签署的《附条件不起诉监督考察协议》,小豪在帮教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并靠学习到的厨艺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近年来,我们加强与社区、企业、社工等部门的联系与配合,多方面、全方位开展涉罪未成年人帮教工作,帮助涉罪未成年人悔罪改错的同时收获更多成长的信心和前行的希望。”检察官介绍说,自2018年以来,她们已帮助28名涉罪未成年人在“回归桥”上迈步走向了新的人生。
温情救助做抚平创伤的“暖心人”
“感谢检察官对我们母女的帮助,现在巧巧心态好多了,我相信今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近日,被害人巧巧母亲向检察官诉说着女儿近况。这意味着近期开展的心理疏导和亲职教育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检察官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了。
“她泪流满面,情绪很不稳定,让人看了着实心疼!”何小辉还记得2021年3月,初次与未成年被害人巧巧见面时的场景。对于被侵害的未成年人,除了依法起诉犯罪嫌疑人外,该如何帮助她走出心中的阴霾?
“办理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全方位的救助保护对被害人来说更为重要。”检察官在第一时间委托专业心理咨询社工对巧巧遭受的心理创伤及时干预疏导,同时针对其情绪变化制定阶段性治疗方案。
在诊疗过程中,社工发现巧巧的母亲因早年遭受丧夫、丧子之痛抑郁悲观,影响着巧巧的性格发展。遭受变故后,巧巧缺乏正确引导,一直陷入自责、痛苦的情绪中。得知这一情况后,检察官进一步为巧巧母女俩安排了专业的亲职教育,通过耐心的沟通,巧巧感受到母亲的关爱,也逐渐打开了“心门”。
不仅如此,检察官了解到,巧巧和母亲生活较困难,一家四口仅靠大哥每月打工挣来的2000元钱接济度日,巧巧遭受侵害后,嫌疑人无力赔偿,这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加窘迫。为此,检察官及时启动司法救助程序,帮助巧巧一家申请到3万元司法救助金,将司法的温暖送到了她们心坎上。
3个月的时间,经过数次的心理辅导和亲职教育,在检察官、社工和家人的帮助下,巧巧从缄默不语到敞开心扉,已渐渐重拾生活的信心。“愿你的未来像雨后的彩虹一样绚烂,在新生的阳光下展翅高飞吧!”这是检察官对巧巧美好的祝福。
开展教职工入职查询、对全区中小学校进行安全督查、“防性侵”普法讲座进课堂……近年来,检察五部高标准推动落实“一号检察建议”,坚持打击、保护、预防一体化办案,综合运用社会帮教、司法救助、综合治理等多种措施。
“我们为遭受侵害的未成年被害人提供全方位救助保护,努力帮助他们走出阴霾。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健康成长,是我们最大的心愿。”何小辉说。
建设“两个基地”做成长路上的“点灯人”
“同学们,我们刚刚擦除了屏幕上校园欺凌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面对校园欺凌,我们既不能做施暴者,也不能做旁观者!”
2021年6月1日,在重庆市检察院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来自全区各镇街的困境儿童们在“向校园欺凌说‘不’”的互动擦除屏前聚精会神地听着检察官讲解自我保护常识。
“传统的说教式普法存在枯燥乏味、受众有限的问题,往往收效甚微。”谈起法治基地建设的初衷,该院分管副检察长沈奎说道。近年来,该院未检部门积极探索“检校共建”,创新未成年人普法形式,在市检察院、区委的大力支持下,历时两年打造出重庆市检察院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变“被动普法”为“主动学法”,让青少年接受到了更直观生动的法治教育。
这个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有什么“料”?据悉,作为全市首个以市检察院名义挂牌命名的法治教育基地,这里科技感和法律元素的完美融合让人耳目一新,全方位展示了与青少年健康成长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及交通、消防、居家、户外等场景中的安全知识。
“基地广泛运用声光电、机器人、VR等高科技手段,还设有模拟法庭、宪法宣誓场所等体验区。”该部门干警郭娇艳介绍说,“在这里,青少年不仅可以通过沉浸式趣味互动体验学习法律知识,还可以在耳濡目染中增强社会主义法治认同感。”
据悉,自揭牌成立以来,基地已迎来3000余名中小学生参观学习,这里正逐渐成为青少年学法用法的重要平台。
“我们联合区教委制定了具体的教学计划,制定出台《潼南区中小学生长远法治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将在基地开放的第一年接待约5万余名中小学生到此参观学习,实现对全区适龄学生法治教育全覆盖,并在之后每年开展常态化集中法治教育。”何小辉介绍说,在“六一”儿童节、“五四”青年节等重要节日,该部门还会联合区团委、区关工委等部门策划大型主题活动。此外,家庭普法教育、亲子课堂等计划也提上了日程,普法教育实现了由不定期、不定点向常态性、固定式的转变。
除此之外,为整合全区未成年人保护力量,该部门还牵头与区教委、区民政局、团区委等部门联合打造了集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帮教、救助于一体的潼南区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基地,为青少年提供全方位司法保护。
“‘两个基地’的建设是创新青少年法治教育形式、有效整合社会法治资源的成功实践。我们将继续拓展服务功能,参与重点领域社会治理,切实把‘两个基地’打造成综合性的司法服务平台。”沈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