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动态 > 正文

【潼南文明实践】点亮“文明之光” 绽放“潼城之美”

发布日期:2022-06-29 15:50
摘要:潼南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通宣传教育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院坝说法。

院坝说法。

春节免费写春联。

春节免费写春联。

寒冬送温暖,新春送祝福。

寒冬送温暖,新春送祝福。

关爱帮扶困难群众。

关爱帮扶困难群众。

开展人居环境整治。

开展人居环境整治。

全媒体记者 朱杨

徜徉在潼南大地的城市乡村,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一颗颗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种子”植根潼南,在老百姓心中悄悄发芽、开花、结果。如今的潼南,越来越多的文明剪影正逐渐连点成片、形成风景,绘就出一幅幅环境美、人文美、风尚美的生动画卷。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是宣传思想工作盘活基层、打牢基础的重要改革。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潼南区始终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以阵地建设为抓手,以志愿服务为载体,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服务群众为根本,突出思想引领、融合创新,坚持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切实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以阵地建设为抓手,构建三级联动网络

近年来,潼南区按照“强基础、抓规范”工作思路,统一标识、统一板块、多元呈现的方式,高标准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体系。

“如何预防‘三高’?需要我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科学饮食、锻炼身体、规律作息……”日前,在米心镇龙王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正通过问答、互动交流等形式,为村民进行健康宣讲。

龙王村文明实践站自建成投用以来,集党团培训、文化传承、社区教育、志愿服务、体育健身于一体,以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常态化开展各类活动,推进移风易俗、培育崇德向善、涵养文明乡风,深化基层群众的精神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在潼南,像龙王村这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已有304个。在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中,潼南区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统筹各类资源,盘活各种资产,不断强化文明实践阵地建设,确保各种阵地用起来、人才资源动起来、文明实践火起来。

截至目前,成立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镇街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3个,村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304个,依托群众相对集中的自然村落、广场院坝和商圈、景区,打造N个文明实践点、文明实践岗,建立了“1+23+304+N”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体系,构建起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网络,实现中心、所、站三级阵地全覆盖。

开展“检爱同行、共护未来”“莎姐大普法”等活动,覆盖青少年1.5万余人次;组建“1+5”特聘讲师团,开展各类培训200余场;开展“传承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巡展巡讲活动2200余场次,累计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打造“潼城潼心”理论宣讲品牌工程,开展“六进”宣讲活动1.1万余场;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等宣传活动200余场次,时长近500小时……

针对不同服务对象和实践领域,区级相关部门牵头成立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党员教育、文化惠民、爱国主义教育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搭建了理论宣讲、平安法治、诚信建设、教育关爱、创业科技、生态环保、体育健康、融媒体传播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平台,结合自身资源优势,设计针对性强、贴近群众的服务项目,常态化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不断拓宽辐射范围,扎实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深入人心、抓实见效。

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实现全员广泛参与

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环境整治、文明创建、平安守护……哪里有困难、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的身影,就有志愿服务活动开展。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潼南区按照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要求,不断整合社会资源、壮大志愿队伍、丰富活动形式,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蔚然成风。

“在志愿体系建设中,我区坚持党员干部为核心、基层群众为主体的原则,构建区级志愿服务总队、镇(街道)志愿服务分队、村(社区)志愿服务小队三级贯通志愿服务队伍。”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负责人介绍。目前,区级部门志愿服务分队结合自身职责职能,组建“思睿”“平安法治”“潼城E家”“贴心为民”“医心为您”“火焰蓝”“河小青”等专业志愿服务队伍50支,常态化参与志愿服务人数近万人。镇(街道)、村(社区)针对群众需求,组建“美丽乡村”“冬梅”等志愿服务队伍327支,每年常态化开展活动1.7万余场次。

志愿者是文明实践的主体。为进一步充实队伍力量,潼南区充分发挥志愿服务联合会统筹协调作用,联合11个社会志愿服务组织建立区级志愿服务联盟,成立法治、文化、应急、卫生等专业化的志愿服务团队20支;招募600余名本土人才、先进典型和专人技术人才充实“六讲”志愿服务队伍;上线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414个志愿服务组织、近6万名志愿者完成注册、入驻。

“朋友,过马路一定要走人行道,特别要留意观察红绿灯。”“您好,欢迎来到潼南,有什么可以帮您的?”“奶奶,最近身体还好吗?今天我过来帮您收拾一下房间。”……如今,走在潼南的大街小巷,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随处可见,他们忙碌的身影,已经成为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有志愿者的地方,就有文明在闪光。在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同时,潼南区着力培树志愿服务先进典型,以典型示范引领带动更多人参与志愿服务。截止目前,累计培育区级“学雷锋”志愿服务各类先进典型400余个。星火志愿服务协会、区妇联“同心姐妹”等志愿服务队和蓝雪丹等个人先后获评“全国四个100先进典型”;“低碳环保.随手公益”“阳光家园.志愿助残”等4个志愿服务项目和杨文双、王强等70余名个人获得市级荣誉;全链条志愿服务精准帮扶困境儿童、“精彩生活幸福使者”、“家长志愿者进校园”分别入选中宣部、文化部、教育部典型案例。

以服务群众为根本,重点任务高效推进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近年来,潼南区坚持以群众需要为出发点,以群众满意为标尺,在服务群众精准度、吸引力、感染力上精准发力,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实现提档升级。

帮助缺劳户春耕秋收、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宣传宣讲惠农惠民政策……在助推乡村振兴中,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聚焦群众所需所盼,不断拓展新途径。

“区级相关部门党员干部定期下到基层帮助各村产业解决发展难题,开展技术宣讲已成为常态化。古溪镇玉家村佛手、塘坝镇金山村鲜桑果、崇龛镇长寿村砂糖橘、小渡镇月山村果冻橙……这些产业能够发展壮大,离不开志愿者们的帮助和指导。”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负责人说。

近年来,潼南区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基础上,主动探索文明实践与产业振兴融合途径,以志愿宣讲形式将政策服务送到田间地头,借科技护航把技术指导送到产业一线,凭服务全链条把志愿力量送到产业全程,志愿服务与产业振兴的创新探索已取得较好效益。

乡村振兴,文明同行。“目前,我们组织了24家市级及以上文明单位与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结对共建;开展‘文明实践进基层’志愿服务活动,宣传宣讲危房改造、医疗救助、教育资助等政策;组织农艺师、兽医师、科技特派员实施‘志愿服务乡村行’,利用文明实践站有开展技能培训600场次。”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负责人介绍。

此外,在培育践行主流价值方面,依托杨闇公烈士陵园、杨闇公同志旧居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造市级党史学习教育线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接受红色教育27万余人次,中小学生开展红色研学3万余人次。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方面,紧贴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广泛开展“文化进万家”等文化惠民活动,组织开展建党100周年系列主题文艺活动,推出书籍、歌伴舞、小品等不同类型文艺精品400余件。在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中,结合贯彻落实《重庆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组织志愿者充分利用“赶场天”“党员主题日”等持续深入开展“吃得文明”践行“光盘行动”、“志智双扶”专项行动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

如今,放眼潼南大地,城乡面貌焕发生机,志愿服务精彩纷呈,身边好人层出不穷,正能量不断汇聚,全区上下正在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奋力谱写文明新乐章,为潼南高质量发展提供思想保证、道德支撑和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