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是推动基层治理持续深入,提质增效的原生动力。基层治理是否行之有效,关键看治理有效性。今年以来,潼南在改革中谋发展、在创新中提质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为抓手,创新实施党建统领“双网共治”,推动形成“一地创新、全域共享”的生动局面。
当下,潼南正围绕线下细化网格治理“微单元”,线上建立覆盖全域“云网格”,织密服务网络、缩短服务半径、延伸服务触角。全区已划设网格1935个、微网格矩阵2216个,构建起权责清晰、运行顺畅、充满活力的基层治理体系。这不仅是我区基层治理迈向高效能转型的关键一招,更对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少不了多元共治和数字赋能,其中多元共治是从管理向治理转型迈进的基础和特色。而社区治理就是矛盾纠纷化解的第一线。为此潼南率先对“双网共治”进行了阶段性探索,包含多网合一、一格一组、一格一群、一格一团、联网进格、进圈入群、多元共治7个方面,创新实施多种方式把支部建在网格上,配备“1+6+N”网格治理队伍2.33万人,融合小区、商圈物业管理、社会服务等多方社会力量,全力配优配强网格治理“主力军”,实现队伍在一线汇聚、力量在一线作战。此外,还积极开展“干部五进格”,全区36名区领导每人联系1个城区网格、1个农村网格,245名镇街班子成员牵头包点情况复杂的网格,1.4万名部门和镇街干部到单位联系网格和居住地网格“双报到”,1600余名村(社区)干部驻守网格,“真正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上办。”
在体现多元共治的同时,“自治”成了典型特点。社区是功能齐全的小麻雀,更是城市治理的小缩影。要更好推动基层治理,就必须让群众“站C位”“唱主角”,社区就变得小而“不小”。譬如位于梓潼街道大桥社区的佳城天下小区曾是街道治理的“老大难”,居民人口结构复杂、公共服务设施缺失等难题突显,今年3月全区首个小区党群服务中心在佳城天下正式成立,以“我的事情我来议、我的小区我治理、我的阵地我服务”为核心,以解决居民“六类事”为主要抓手,建立了“七方”参与、“五步”议事机制,小区自治焕发出了生机与活力;又如群力镇天灵小院,通过“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模式,由党员、退伍军人、离退休人员等组成村民自治小组,以召开院坝会、小院议事会等形式,让群众想说话、敢说话、说得上话……从城市到农村、从街道到乡镇、从社区到居民小组,群众的事群众自己说了算!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关键所在是数字化转型。如何让组织力量沉下去,基层智治浮起来?当前,潼南以“网”中微治理带动基层大治理,坚持数字赋能基层治理,依托网格建立“潼心共治”网格服务微信群2058个,引导44.9万户城乡居民进圈入群,构建“双网点单—网格跟单—筛选订单—提级派单—板块接单—现场办单—群众评单”7单“闭环”处理机制,有效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其中,双江镇建起128个“潼心共治双江网格服务群”,推行“线上”答疑解惑、“线下”贴心服务,做到了“民呼我应、民呼我为”。这就是线上“云网格”在实践中的鲜活案例和生动阐释。具体而言,推进基层智治要以社会治理和为民服务为抓手,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持续推动资源向基层下沉、服务向基层延伸,走出一条数字底座“实”、诉求来源“全”、接诉处理“快”的基层智治发展新路径。
如今的潼南,正立足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格局由“松散化、碎片化”向“聚合性、整体性”转换,基层治理水平不断提高,基层治理体系逐步完善,基层治理活力加快迸发,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正持续提升。(邓越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