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走进圆通村,顿时眼前一亮:道路整洁干净,房屋焕然一新;绿树成荫,风景秀丽,绿树环绕池塘,透露出别具一格的美丽乡村气息……这些改变,得益于村里志愿服务队的推动。
为更好服务辖区1214户居民,近年来,圆通村在志愿服务活动中一直寻找新的突破,以“提升志愿服务,助力基层治理水平”为主题,培育发展志愿服务组织,承接实施各类公共服务项目,在志愿服务的实践中形成基层共建共治的强大合力。近日,圆通村被评为全市“最美志愿服务村”。
深度整合资源丰富志愿阵地
“刚开始志愿队没得人啊,到处劝、给群众讲,我们不是‘假把式’、‘走过场’,是真的要做实事。”圆通村辖区面积6.8平方公里,有3787人,地处偏远,经济基础薄弱。在以前,提起村里情况,党支部书记游希家就止不住地摇头。
起初,这支志愿服务队只是一支十几人的小队伍,“大家都说来试试,结果这一试不得了,那些旁观的群众都要加入我们队伍。”如今,圆通村已成为拥有150名社区志愿者的大家庭。
“我们在村里可以开展很多活动,就在家门口,方便得很”“我80多岁了,之前测起血糖高,儿女离得远都担心,现在村里经常组织义诊,经常测到很放心”“最近搞的院坝会很接地气,把二十大方针政策、理念都讲到了”......为了更好打通基层宣讲最后一公里,圆通村因地制宜将村中闲置老屋打造成宣讲阵地,久而久之,老屋便成了村民们唠嗑交流的场地。
据悉,圆通村采用院坝会、微宣讲等多种方式开展党的政策宣讲、垃圾分类、乡村振兴等特色志愿服务活动30余场次,有效服务群众1000余人次;组织志愿者大力开展“助农”志愿服务、“六讲”志愿服务等各类实践活动40次,把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送到百姓家门口,传到群众心坎。
创新文明实践引领文明新风
一辆“文明流动车”准时上岗,这天轮到志愿者李大叔当“车长”。只见他开启车头小喇叭电源,循环播放禁止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宣传标语,按照事先制定的路线,驾车出发。
“张孃,摊摊要摆进去点,这是消防通道”“王叔,你腿脚不便利,莫动莫动,慢点走,我来搬”.......一路上,村里小道上时不时出现占道摆摊的情况,李大叔总会下车招呼,帮忙挪动。
这辆“文明流动车”,就是圆通村将志愿服务从“纸上”落到“地上”的生动体现。
“‘文明流动车’既方便群众了解政策法规,也极大改善了我们村占道经营的情况,目前已累计开展流动服务90余场,现场解决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等问题40个,提升了百姓满意度、幸福感。”圆通村党支部书记游希家看着一份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欣慰地说。而另一份“成绩单”的答卷人更让游希家止不住地夸。这份“成绩单”的答卷人正是冬梅志愿服务队。
说起冬梅志愿服务队,那可是村里人的“大好人”。在村里帮助群众拆除鸡棚、整治废弃公厕、修理危房,还跟大家伙一齐拓宽道路,硬底化村内闲置地,增设停车位,完善道路交通标识等……队员利用自己的力量,全面盘活村内废弃资源,解决居民群众“天大的小事”。
据悉,冬梅志愿服务队成立以来,采取实体支撑、项目化运作、全民参与的模式,现已帮忙解决25人就业问题、妥善处理拆除危旧房纠纷15件、募集资金修缮冬梅桥12万元,受益人群达2000余人。
精准服务暖民心雷锋精神在延续
“我刚从住院回来,因为身体还没恢复好,村里的志愿服务队帮我打理了院子。无论是农务活动还是家务,志愿者们一直在给我帮助,我感到很幸福。”记者了解到,老人孤身一人,儿女在外地,妻子早逝,“平时多亏了他们跟我聊聊天,这次住院也是‘红马甲’拉去的,他们发现不对劲,一定要带我去检查”。
“今天帮老人打扫卫生,锻炼了身体,又做了公益,两全其美。”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们在老人家里,拿着扫把、钳子、拖把等工具忙上忙下。
“你说,我做”“你建议,我采纳”……群众需要什么,他们就提供什么。为推动志愿服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品牌化,圆通村深化拓展文明实践阵地作用,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全村已立足“群众需求、服务群众”,现已成立6只志愿队伍,深入田间地头村民家中,协调解决矛盾纠纷25件、慰问孤寡老人40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28次、开展禁毒宣传、环保知识等志愿服务活动20余场次。
“基层志愿服务讲得好,更要做得好。我们用最真实的行动,才能得到老百姓认同,才会有更多人加入志愿服务中来,一起把我们村建设得更好。”圆通村党支部书记游希家说。据了解,圆通村全年开展各类志愿服务70余场,有效服务群众1800余人次。
村在绿中,人在画中。走在村道上,总能看见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穿梭在街头巷尾,构成一道道流动的红色风景线。在这个“最美志愿服务村”,一桩桩、一件件鲜活而富有温度的志愿实践行动,通过党员和志愿者的身体力行体现出来,一幅由志愿服务作为底色的幸福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全媒体记者邓越月 李彦亭 责任编辑 郑强